来源:郑飞医院
1. 病原体与病因
滴虫性阴道炎:由阴道毛滴虫(原虫)引起,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,属于性传播疾病。
霉菌性阴道炎(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):由白色念珠菌(真菌)过度繁殖导致,与免疫力下降、抗生素滥用或激素变化相关。
细菌性阴道病:由阴道内菌群失调(如厌氧菌过度繁殖)引起,与频繁冲洗阴道、性行为频繁等因素相关。
2. 典型症状
滴虫性: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,伴有明显异味、外阴瘙痒及性交痛。
霉菌性: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,剧烈瘙痒,外阴红肿。
细菌性:灰白色稀薄分泌物,鱼腥味(尤其性交后加重),瘙痒较轻。
3. 传播途径
滴虫性:性接触为主,也可通过公共浴具间接传播。
霉菌性:多为内源性感染,少数通过性接触传播。
细菌性:非性传播,与阴道微生态失衡相关。
4. 治疗方法
滴虫性:需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,性伴侣需同步治疗。
霉菌性:局部或口服抗真菌药物(如克霉唑、氟康唑)。
细菌性:抗厌氧菌药物(如甲硝唑)及调节菌群平衡。
5. 预防措施
滴虫性:使用避孕套,避免不洁性行为。
霉菌性:避免滥用抗生素,保持外阴干燥。
细菌性:减少阴道冲洗,维持正常菌群。
若出现相关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白带常规检查以明确诊断。